拨号

你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磅秤

磅秤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产品介绍

  3月11日下午,俄罗斯湖南总商会暨同乡会执行会长赵斌一行来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座谈交流,旨在逐步加强双方合作,推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向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的拓展。协会秘书长袁振及有关人员参会。赵斌提到,俄罗斯湖南总商会暨同乡会致力于加强湖南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往来,与协会一同推动两地企业在投资、贸易、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更好的将湖南工程机械产品和技术引入俄罗斯市场,满足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高端装备的需求,推动两地经贸发展。袁振介绍了协会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协会推动湖南工程机械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表示,与俄罗斯湖南总商会暨同乡会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开拓市场,能够更好地推动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深化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逐步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湖南工程机械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俄罗斯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需求,一直是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市场之一。此次俄罗斯湖南总商会暨同乡会的来访,为双方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为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7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召开了由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完成的“高空作业平台全场景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高空作业机械分布式电液集成控制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层间建筑幕墙智能安装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项科技成果鉴定会。协会、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研院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单位的行业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高空作业平台全场景安全关键技术应用于高空作业平台设备,是在被动安全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地-空复杂场景主动安全控制技术、高空作业平台回转减振安全技术、高空作业平台智能安全可穿戴技术等,适应更复杂的工况场景,尤其是实现了地面坑洞主动检测、高空障碍物主动识别、平台回转主动减振、电池异常主动预警等功能。高空作业机械分布式电液集成控制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由高空作业平台分布式架构的电液集成控制技术、宽频高响应电液泵负载匹配技术、分布式液压平台多动作复合高精控制技术等组成,通过高空作业平台电液分布式架构,完成高空作业机械电液控制的重新规划及布局,根据宽频高响应电液泵负载匹配技术,使电液泵控制管理系统处于低能耗高功率区间,根据分布式液压平台多动作复合高精控制,完成高空作业机械电液双泵耦合控制技术开发,确保整机复合动作耦合压力损失小,动作响应快速,实现整机续航能力提升。层间建筑幕墙智能安装设备关键技术由视觉引导的幕墙安装自动对位与控制技术、适应狭窄空间作业的多轴机械臂安全控制技术等组成,适应建筑幕墙安装领域的复杂工况,具备吊运、吸附、自动对位、姿态调整及智能化操作等功能,尤其是实现了800kg级幕墙的高精度自动安装与吊、装一体化功能,效率明显提升。专家们考察了产品及生产现场,听取了完成单位的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3个项目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性能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等154项申请立项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公示

  根据计量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2025年申请立项的《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等154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计划项目(附件1)和项目建议书(附件2)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日。如对上述申请立项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填写《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反馈意见表》(附件3)并反馈至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主题注明: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公示反馈)。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联系方式:黄雪吟蔡润博公示时间:2025年3月3日2025年4月2日附件:1、工业与信息化部2025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申报项目汇总表2、各行业申报立项建议书3、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反馈意见表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3月3日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2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对委员做调整。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委员调整信息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4月5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我司,电子版请发送至邮件主题标明: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反馈)。联系电线.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2.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3月6日

  工信部联节〔2025〕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与信息化、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主管部门: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技术保障。为巩固提升环保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对环保装备的发展需要,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应用,加快行业转型,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标准体系更健全,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构建较为完备的环保装备供给体系。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逐步扩大,环保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产品质量、综合效益逐步提升,培育一批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二、推动关键环保技术装备研发攻关(一)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围绕高盐废水净化处理回用、干式烟气净化、持久性有机物识别监测等关键技术开展“揭榜挂帅”,突破专用传感器、低温脱硝催化剂等一批基础零部件、材料药剂和控制装置短板,加快成套技术装备攻关。(二)创建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优化环保装备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优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公司+联盟”的组织模式,整合相关创新资源,布局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服务,带动传统工艺和产品绿色低碳改造。(三)打造环保装备中试平台。面向污染防治急需的高性能水处理膜、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装备、新污染物检测设备等领域,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搭建高水平中试平台并适度开放,提供技术研发转化、产品性能测试、仪器设施共享、设备应用验证等专业化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四)探索建立环保装备用户评价机制。鼓励用户企业在采购中综合考量环保装备性能、效率、能耗、水耗、寿命、运维等指标,引导优质优价采购,避免单一价格因素中标。指导第三方机构在用户评价基础上发布环保技术装备推荐清单,推动优质装备更大规模推广应用。(五)强化环保技术装备供需对接。定期制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搭建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与需求用户的有效对接渠道。加大重点工程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环保装备领域产融合作,推动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鼓励行业协会、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等开展先进环保装备技术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六)推动污染物治理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型。推动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装备企业研发新工艺技术,开发新型多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助力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协同削减,提升设备能效碳效水平,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企业扩展温室气体减排、新污染物治理、新兴固废处置等业务。(七)支持优势环保装备企业“走出去”。推动环保装备企业积极承建国际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程,扩大环保技术和设备出口。推动成立国际环保装备科技组织,支持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环保装备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开展海外合作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国际承包、海外研发、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贸易一体化的跨国企业,提升产品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环保技术装备“走出去”。(八)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环保装备设计、生产、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围绕智慧水务、管道清污、环境监视测定等领域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智能化污染治理装备、远程运维装备,加快仿真模拟软件、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的技术推广应用。五、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九)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政策,支持合乎条件的环保装备项目更新改造。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环保技术装备攻关和中试平台建设。落实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适时研究对环保装备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加大环保装备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十)完善环保装备标准体系。健全环保装备细致划分领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进非标产品系列化、成套化。成立环保装备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能耗、水耗、运维、寿命、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加强环保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的在线、现场监测仪器等计量技术规范的研制。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提高我国企业申请国际标准项目成功率。热情参加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十一)加强人才建设。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环保装备工程师和“工匠”培训。利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等支持环保装备领域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教育培训,推动高校从企业人才定制角度加大环保技术装备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力度。鼓励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服务于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开展专业培训。(十二)优化市场环境。完善产品质量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强化环保装备质量监督管理。制修订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支持合乎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发放绿色债券,拓展融资渠道。利用有关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加大对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转型支持力度,营造支持产业发展良好金融生态。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3月4日

  临清市人民法院于2025年3月11日宣布,通过烟店法庭和临清市轴承商会的协作,一种新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已形成,并成功处理了一起商标侵权案件。该案例中,被告立即执行了法院的要求,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诉讼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确保了权益的有效维护。一家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轴承制造公司发现,本地一名商户王某没有经过授权使用其注册商标进行销售活动。该公司遂向临清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王某停止侵犯权利的行为、销毁所有侵权商品,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负责此案的赵泽新法官考虑到双方同属轴承行业,决定将案件转介至临清市轴承商会先行尝试调解解决。接到案件后,轴承商会的调解团队在法官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案情并制定调解策略。调解员从法律依据、商业伦理以及长远发展等多方面对当事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劝导。一方面,他们强调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侵犯权利的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王某同意立马停止侵犯权利的行为,并向原告支付一笔金额作为赔偿,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此次合作调解的成功实施,不仅明显降低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提高了争议解决效率,同时也展现了烟店法庭与轴承商会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非消极作用。未来,临清市人民法院计划继续推广这种合作模式,借鉴“枫桥经验”,利用商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行业资源,不断探索和完善企业间纠纷解决的新途径,为推动地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力量。(来源:临清市轴承商会)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围绕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等核心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从无人驾驶立法到新能源协同发展,从产业出海到人才教育培训,这些提案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本文为您梳理16位代表的核心观点!一、技术突破:无人驾驶与新能源成焦点朱华荣(长安汽车董事长)推动无人驾驶法规修订,明确权责划分与保险机制;建立智能电动车辆交叉学科,强化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雷军(小米集团创始人)2025年实现跨区域无人驾驶测试互认,2026年高速及城市场景量产;设立专属保险降低无人驾驶推广门槛。何小鹏(小鹏汽车董事长)试点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探索“车找桩”模式;推动车网互动市场化,构建双向充电商业模式。冯兴亚(广汽集团董事长)促进电动汽车与低空经济融合,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落地。李海桦(玉柴股份工程师)制定国七重型车混动发动机排放法规,平衡能效与环保。二、产业生态:全球化与标准建设加速尹同跃(奇瑞控股董事长)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协同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姚佐平(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参与海外新能源标准制定,构建全球化营销服务体系。胡剑江(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代表)完善行业协会机制,降低车企供应链出海成本。张连起(经济学专家)鼓励链主企业牵头建立跨境研发-生产-服务联合体,优化税收政策。刘辉(江铃汽车代表)将皮卡归类为乘用车,解除进城限制并调整税费标准。三、政策支持:税收、立法与消费提振刘懿艳(上汽大众人事高管)降低车辆购置税至5%,购车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修订法规明确无人驾驶责任认定。张夕勇(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加强分梯度置换补贴,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车企以技术创新替代“价格内卷”。吴仁彪(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授权地方扩大无人驾驶试点,为低空经济积累经验。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推动上位法修订,明确高级别无人驾驶合法上路身份。四、人才教育培训:技能升级与产教融合王建清(东风商用车技师)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绿色转型,弘扬工匠精神。贾亮(阜阳技师学院代表)加强新能源汽车教师引进与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员工技能再提升。行业展望代表们的建议凸显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优势”向“技术生态优势”转型的决心。未来,无人驾驶商业化、新能源技术突破、全球化标准话语权、人才储备将成为四大核心方向。无论是出行方式的革新,还是产业格局的重塑,这些提案都将为你我的出行未来勾勒更清晰的蓝图。

  2月,在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等利好因素驱动下,乘用车市场继续良好表现,终端市场节后回暖复苏。当月,乘用车共销售181.5万辆,环比下降14.9%,同比增长36.2%。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迅速增加,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呈迅速增加,其中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速最显著。1-2月,乘用车共销售394.8万辆,同比增长14.4%。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速更为显著。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8.2万辆,环比下降12.1%,同比增长6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6%,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2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五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韩系品牌和法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德系品牌销量微增,日系品牌和美系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分别为64.7%、74.1%和73.1%,与上月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均呈明显增长。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74.1万辆,同比增长32.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9.4%,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9.5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韩系品牌和法系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分别为62.6%、73.9%和69.6%,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114.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0%。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一汽和上汽股份销量均呈两位数明显增长,其中比亚迪股份销量增速最显著,别的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149.1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71.2%。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城汽车和广汽丰田销量呈两位数下降,别的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共销售13.6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80.8%。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广汽传祺和广汽本田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别的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1-2月,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和早早落地,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刺激需求,汽车产销总体呈现稳步增长。其中,乘用车继续良好表现,商用车市场有所回暖,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4.1%和12.2%,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1-2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汽车行业开局的良好运行,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基础。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各有关部委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优化消费环境、稳外资工作等系列举措相继出台落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有关政策组合效应将不断释放,有利于持续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形态趋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8.5万辆和181.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和14.9%,同比分别增长40.2%和36.2%。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迅速增加,其中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增速最显著。1-2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393.6万辆和39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4.4%。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增速更为显著。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万辆和31.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3%和7.8%,同比分别增长36.6%和25%。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货车产销呈小幅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量明显增长、销量小幅下降,货车产销均呈较快增长。2月,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重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轻型货车产量微降、销量小幅增长,中型货车产销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轻型客车产量微增、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型客车产销明显增长,大型客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呈较快增长,轻型客车产量明显增长、销量小幅下降。1-2月,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61.7万辆和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和5.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1-2月,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重型货车产量小幅增长、销量小幅下降,中型货车产量微降、销量小幅增长。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型客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2.5%和5.5%,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9%。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增长、销量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显而易见地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迅速增加。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显而易见地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迅速增加。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385.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公司、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别的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比亚迪股份增速最为显著。

  2025年3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布会内容最重要的包含2025年2月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作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出席本次发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主持发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2025年2月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作情况。今年2月春节之后,公司制作经营活动加快,新品发布和促销活动竞相开展,市场活力显著提升,2月汽车产销同比迅速增加。1-2月,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和早早落地,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刺激需求,汽车产销总体呈现稳步增长。其中,乘用车继续良好表现,商用车市场有所回暖,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汽车行业开局的良好运行,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基础。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各有关部委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优化消费环境、稳外资工作等系列举措相继出台落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有关政策组合效应将不断释放,有利于持续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形态趋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版权所有 © 2022 m6网页版app下载_m6电脑版app下载_米乐电竞官网 备案号:苏ICP备20047398号-1 技术支持:m6网页版app下载   网站地图